知识管理之运用知识

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过如果不能运用知识,那么学习本身就失去了价值。不过我认为,一般不清楚如何去使用知识的人,他们的学习方式就是错误的,他们自上而上,缺少对本质的探究,这样的人可能还占大多数。

说句题外话,最初的我讨厌教科书,这中讨厌已经融入到不分内容题材的对着一类书的讨厌了,因为我认为教科书无聊且无用,不过我现在的想法又改变了,开始有选择性、技巧性的接受了。因此我也我认为教科书并不适合完全不懂就开始学习的人。

那些知识是怎么来的?是一些人他们发现了一些事物的共同点与不同点,通过进一步研究、定义创立了某一领域。知识本身就出自于生活中,不过是有些人发现了它们并描述出来与其他人共享。

这种对于知识背景的熟练掌握使得那些人根本不用担心不会使用这一点。但是现在,尤其教科书,它对知识的描述太过精炼了,以至于脱离了背景,架空了与现实的连接。教科书本身的模糊的与现实的联系,导致我们也学了这样的知识。

以至于,很多时候对某个名词的理解也仅仅至于表面!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就是接受信息的时间多于思考的时间,为什么没能去自发的思考呢,一方面是信息量过大,没有空档去思考,一方面是原因是并不感兴趣。

在此,对为什么不能够熟练的把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并从生活中获取知识的新灵感做出简单的分析:

  • 性格:性格因素导致自己本身偏于对外界的探索甚于对外界的思考,喜欢不断接受新鲜刺激,从而缺少对联系的思考习惯。
  • 信息: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中很少有实例去联系到生活中的应用。

窃以为以上两点为主要因素,如果需要提高自己的实际运用能力则需要从信息的角度去入手,因为性格是难以改变的。具体的改善措施是,更多的去看一些有大量实例的书,亦或是一门学科的开创人写的经典书籍。

例如达尔文所写的进化论,这本书中详细的说明了大量的例子,以严谨的推理得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结论(达尔文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理论的人,达尔文的最大贡献在于用坚实的事实基础推理证明了这个结论)。如果看了进化论这本书,就明显会比通过课本上枯燥的寥寥几句话更能深刻认识到其中的精髓。

总之,关键在于大量的接触各种实例,越多越好,在生活中能够实践的,最好也去实践。之所以这样的理论基础就在于人类的归纳能力,人类感知原理中略有讲到。如果能够这样学,定会增加自己的知识实际运用能力。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