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整体性的一般概述

我们感知的过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种过程是处理而不是接受,之前经常说的感觉整体性也源于信息接收的整体性。从心的角度出发,整个世界以至于我们所感受到的一切信息,都是完全的一个整体。我们的认知源于对其特征的分辨。

简单的说,信息的接受远早于信息的处理。我可以极端一点的来表示这一想法,我有双眼和视网膜神经之前就能够接受光的信息,只是我无法分辨。当有了眼睛等一系列组织器官后,我能够分辨不同光线的频率、波长并转化为我们可以理解的信息,人类的思维得到发展后,产生了语言,于是开始对可分辨信息进行命名、分类。

关于听觉也是如此,我们能接受到一切“声音”的信息,但是只能处理某种频率范围内的,并且最小差别阈限决定我们不能分辨每一频率之间的差别。事实上,我们目前对于频率的分辨也极有可能存在局限,使得我们本身不能对其进行再精确。

听觉f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的细分其特征,进行识别。或许还有更加奇妙的声音所带来的感觉,只是目前无法识别,但是本身是能够接受所有的声音信息的。我们之所以能够识别声音,就是对声音其共同特征进行识别,按照下列划分那样一步步的发展,使我们对听觉的感受越来越精致。

  1. 声音=乐音+噪音
  2. 乐音=源音+节拍
  3. 源音=音调+响度+音色
  4. 音色=纯音+变换+混合方式

可以说,我们对整个世界的感知,就是不断的从中发现点什么异同,找出点特征划分出来进行分类识别,这样除了能够让我们更有目的地行动之外,也能使我们的行动能够更加精确。所以,没有眼睛之前就接受不到光了吗?不,只是无法分辨不同的光的差别而以。没有耳朵之前就接收不到声音了吗?

只是没有能力去分辨其特征而已。没有意识之前就没有思维了吗?只是没有意识去注意到思维而已。 我想这才是观察者效应的真正阐述,也是感知起源的又一种可能。也正因这样感知的特点,我们对事物的印象是整体的,我们的整个意识也是一个整体,其中的所有元素都在相互影响,进行高度的混合。将意识进行划分时,将会以场景、元素的不同特点进行归纳。像是人类认知基本原理中所描述的那样,那些最细微(至少目前如此)可查觉的特征被称为元素,被情景组合、被原始基因表达的知觉渲染后进行重新混合,并像基因表达的感觉那样去行动。

这里重新限定了“整体性”这一概念,将其以意识为中心,拓展到整个宇宙的广度,而不仅仅是某个情景下的元素之间的作用。不过也随之而来产生了一个难题,我们是如何处理这些元素的,又怎么在高度的整合后保持良好的分层、隔离以避免人的思维矛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