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2016.9

每在学习中和生活带给我的感悟中,总是能感受到各种不同的经验、知识之间的相通性、关联性。换句话说,不同的经验、知识之间是存在关系的,比如一个人会骑自行车,它基本就会骑摩托车,如果每个经验、知识都是独立的、毫无关联的,那么骑自行车和骑摩托车这两个技能之间是互不影响的,会骑自行车对于骑摩托车没有任何帮助,但现实绝非如此。

毫无关联的知识是难以想象的,我们处于一个变化的世界中,每时每刻都是如此独特,如果毫无关联,那么经验、知识也是无用的了,因为前一刻、下一刻是不一样的,经验的产生就在于悟性对于因果律的理解,若是不能在不同的表象形式中找到共性,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反应这个世界的变化呢。

所以各个知识、经验之间必有一定的关联,这种关联必定依托于表象元素的分离,分离的条件在于人对不同元素的区分。叔本华说过,悟性对因果律的理解在于客体间的相互作用,可见若是没有相互作用便永远无法认识,这里所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是变化。

在玩轮滑的过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对转圈的练习,先是多练习拐弯,不断增加拐弯的角度,并且把拐弯练得很熟练,最后转圈就是很自然的就成功了。在最初阶段容易失去平衡,人去恢复平衡需要相应的局部肌肉的发力,每一个新的姿势都需要练习去把握如何发力才能保持平衡,我们每一个熟练的平衡点也是全身完美配合的结果,它能使我们使用最小的力气,最快的恢复平衡。

这说明只要努力去尝试、去做就能有所得。但是每个人的差异也会导致对各个元素的把握能力的不同,从而使认识能力拉开了差距。要获得这种直观的知识,就必须去身在其中去体验,把具体的情形加以直观,才能去把握。这种认识的统一我曾在一篇博文中更深刻的讲到,若有兴趣可以看看。

这种元素的分离对整体的影响使得问题变得复杂化,生活中常常会分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讲究首先解决主要因素,再解决次要因素。这里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主观的、经验的,所以就属于悟性对应的因果律的范围下。当我们发现,每次出现了A情况,总会出现B结果,就会认定二者有相关性,如果出现A情况总是会出现B结果,那么就会认定二者有因果关系。这种认识方式,在缺乏经验材料的时候,是十分具有局限性的,且自身难以得知这种局限性。

就一件事情来说,一个因素对事情的发展是多方面影响的,并不会只是好的或者坏的。例如,两家相邻相互竞争的店面,由于两个店用的并不是相同电线线路,所以会出现a店面有电而b店面没电的情况,b店面愿意出10元半的价格临时借用a店面的店,那么a店面应该卖给他电用么?

从a店面的角度来说,不给他店用可以客观上降低b店面和自己店的竞争力,也就是自己的生意可能会更好一些。给他电用可以直接获得利益,但需要衡量的是“不卖电增加的生意”和“卖电所得”二者哪个更能获得更高的利润。

问题到这里,还能再分析了吗?不能了,顺着推理生意的可能增加量将会加入更多的因素,这将会问题极大的复杂化。这种问题只能去尝试,去亲身体验才能知道,要想对这方面的问题能够有更加出色的处理能力,就需要方方面面更多的尝试,并且还需要环境不能有大的变化,否则原先的经验就不能全部照搬使用。

这篇博文是我多次零碎记录的结果,其内容没有一气呵成的连贯性,所以请包含文章中跳跃思维的段落。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