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大趋势》读书笔记

亚洲大趋势这本书更严格来说更像是一部经济史,整本书都是先列举历史事实从而支撑自己的观点去解决问题。为什么亚洲有的国家经济短时间内爆发出了极大的力量,而为什么有的国家经济萎靡不振。作者乔•史塔威尔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给出了三个关键点:土地改革、制造业和金融业。

Book cover of Megatrends Asia

书评

乔•史塔威尔并不是经济学家,而是一名记者、作家和公共评论员。正因为作者本身的职业特性,使得他在有些方面的认识很广泛,非常具有判断力,这主要体现在作者的广泛取材和对关键点的把握。

而对问题的分析方法却并不足够专业,缺少学术的严谨性,这主要体现在由事实论据推导结论的过程。比如有一段内容:宝腾汽车公司着重生产较大的汽车,而派洛多汽车公司则专注于较小的汽车,显然二者之间几乎不存在竞争。这种观点在推理过程中显然太过鲁莽了,没有多少说服力。

作者无疑是个凯恩斯主义者,他提倡国家干预经济。从他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这样一种信号,即国家经济的兴旺和衰落,政府起主导作用,不信任自由主义和亚当·斯密口中的“看不见的手”。

在亚洲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结构中,作者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

  1. 一个国家的农业模式被大规模的转变成以农业推广服务为支撑的家庭农业模式,能以最快速度开发出该国的农业潜力。
  2. 国家要引导企业实现国家制定的工业化目标,推动制造领域的技术升级。
  3. 金融政策需要服务上列目标。为了在技术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可以暂不考虑短期效益。

一、土地改革

作者认为土地改革对亚洲经济体的成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地改革启动了亚洲经济的发展步伐,解放了一大批劳动力,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这都为下一步的制造业发展做好了准备。

关于土地改革,台湾和日本是个很好的例子,实际上我认为中国大陆土地改革也属于典型的例子,只是这种改革中间遭受了许多挫折,并不是一举成功的。这里所说的土地改革是什么改革呢?就是政府主导土地的平均分配,重视小农经济,为小农经济提供技术、信贷等方面的支持。

为什么需要这么做?作者给出了几点理由:

在经济发展的起初,国家的经济实力非常薄弱,农民是国家的主要构成部分,劳动力丰富而廉价,这个时候发展农作物经济能够积累外汇,为下一步制造业发展做好准备。按照我的说法,当时的“国情”本身就适合农作物经济,因为资本和技术均比不上发达国家,就生产要素的构成而言,发展农作物经济最有优势。

为什么需要政府主导,而不是农民与地主直接沟通?农民和地主相比属于弱势群体,以马来西亚等国的历史经验来看,农民和地主直接沟通所获得的土地,只有所有权,却没有管理权和使用权,从而导致改革的失败。

为什么平均分配土地?平均分配土地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如果是给别人打工,绝大多数利益都被地主侵占,积极性被极大的削弱。

为什么注重小农经济而不是大庄园式的规模经济?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集约化直接影响土地的生产率,每单位土地投入越多,则能够得到越多的产出。在国家起始阶段,劳动力丰富而廉价,显然人工栽培的植物会比机器得到更多地产出。若是使用规模经济,将使得许多农民失业

为什么要提供信贷、技术等帮助?因为农民刚刚获得土地,却并无资金去购买化肥等种植工具,这个时候只能找地主借贷,以土地为抵押。因为地主有垄断性地位,并且土地的增加没有人口增加的快,地主可以提高贷款利率然后收回贫农的土地,从而使改革受阻。

 二、制造业

等土地改革完成并得到发展后,就需要吸引国内企业家进入制造业,制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为此,政府必须对企业提供补贴和保护,但前提是必须一直实行竞争机制,根据企业的出口业绩评判企业的竞争表现,从而决定扶持哪些企业。出口纪律除了可以促使企业解除并利用新技术,还能让企业更加具有灵活性。要扶持企业学习先进技术,需要政府进行长期的、大规模的投资,这就意味着大企业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他认为,只有制造业和其他工业领域的发展是不够的,国家需要“出口指导原则”,政府需要以此向企业施压,促使它们实现生产经营的国际化。这个过程中应该保护和补贴企业,也就是所谓的“幼稚保护”。意为国家的工业在起步阶段,国家应该予以保护,这就像大人应该监管和保护小孩子。在广阔的自由市场,这些新起步的工业无法与发达国家的成熟工业相对抗,因此幼稚保护政策是必要的。

英国、德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都曾使用过保护政策,他们的工业在成熟之后开始宣扬自由主义,开放国内市场,这种行为类似于使用梯子爬上顶端后又把梯子掀掉。

三、金融管制

在金融领域,有效的管理能够促进并支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因此不能过早的开放金融自由,应该让金融服务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战略。比如,在起初发展农业经济时期,应该给农民提供信贷的便利,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制造业主要发展时期,去大量补贴出口企业。

政策的实施很简单,即国家把控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把控商业银行,想发展什么,就往哪方面提供贷款和补贴。罗嗦一点的说法是,政府实行资本流动管制措施,政府决定国内投资资金用途,能够有效管理外资流动。

四、总评

书的最后一节是描述的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期间遇到的问题和对上述三种方法的运用,这种叙事的内容就不再抄录了。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改革对农民利益的损害这一部分内容。曾经就看过这样的说法,去查找相关资料时也没有什么收获,所以我保留了原先的看法,认为改革不会直接影响农民的利益。

书中在这方面有过一些叙述,再次激起了我对这方面思考的兴趣,很多政策是的的确确的伤害了农民的利益。比如征地政策,因为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所有权归“集体”所有,所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征地时也明显也偏向城市发展,所以农民只得到了可怜的一点补偿。加上城市农村的福利不平等,激化了许多矛盾。中国不会发生像日本、韩国农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因为卖地而成为百万富翁。共产党中工人和农民出身的比例不断减少,所以本身在福利的偏向方面就会有区别。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