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也需要常常回顾

很久前看过一本书,是一个日本人讲述他的日记写作技巧。他的日记有一点不同,是写在Office Excel中的,使用表格组织了固定的日记结构,例如:天气、纪念日、心情、今天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自己学习到了什么,也可以在里面加入一些计划:看什么书、做什么事。自己每天写日记就是在填其中的空白。

我曾经也实践过这种方法,不过用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原因有两点,一个是没有寻找到最佳日记的结构。每个人写日记的目的都不同,内容也不同,若是依照别人的日记结构进行填充,时间一长就会慢慢体会到,自己很难写出什么东西,写出的东西也没有什么价值,这直接的让自己写日记成了一项“工作”,缺少了写日记的自我满足和成就感。另一方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认为就算是写日记也是需要思考的,是需要用心回顾这一天发生的事情,给我一个框架让我填这限制了我书写的自由,不过肯定也会有人喜欢这种填鸭式的写作。

虽然并没有应用这一框架式的日记写作方式,这本书中还有一个技巧是让我比较欣赏的。日记结构以月-日为基础,分类成12个月,30个日,而不需要分清是2015年还是2017年。我在2017年1月1日的日记和2016年1月1日的日记都是写在1月-1日这个框架下并以时间排序。这样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自然而然的回顾。

当我想要在今天写一篇日记,那么我就必然的会翻到去年、前年在今天的日记,当过去的心思想法和往事一件件排列在面前时,总是会感叹,啊~过去的我想法是这般~过去还发生过这种事情。当能认识到这个时,对自己过去的回顾,就能更深切的了解自己一点,对自己的改变感受更加清晰。

很多人喜欢保存,但是不喜欢看,以为保存在那里的就已经是自己的东西了。但是只有一个东西确确实实的能出现在自己脑海中时,那才能对自己产生作用。过去经验的沉淀若是没有常常回顾,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人的思维和理性使人突破的时间的限制,贯穿人的整个经验,开始了对经验的思考,这是理性的起始。但是长久历史的表明,人是一种多么容易健忘的动物啊~一种极端的思想的改变~也仅需一两代人就能让这些大众安然的接受这个事实。

我常常会想,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我思考有什么用?即使完全不思考哲学,我也能活着。但是一旦触及了对这个世界本性的认识,就难以回头,因为我想更清楚的活着。若是说理性是机器学习的算法,那么经验就是机器学习的材料,注重理性的思考,也要注意经验的分析。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