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欲”

欲意是我自造的一个词汇,它用来形容人的内部一切活动的综合,包括一切感知和意识,为什么需要新创一个这样的概念,是因为叔本华所使用的意欲这一概念并没有很好的进行说明,在我看来,人的一切内部活动,其各个部分不但相互作用和影响,在不同的时候的作用程度、方向都不同,所以并不存在谁附属谁、谁决定谁。感觉、意识、意志等之间不应该、也没有明显的界限,应该在一个更大的层面上,把它们统一到同一水平上。不仅如此,要把记忆、思维、理性、感性之间的隔阂也要打破,集中去研究它们的共同点,把他们看作某种程度上是一体的,人的一切行为都被欲意支配着,欲意的方向就是人行动的方向。

为什么要如此,因为当今的大多研究的研究对象太过细化,研究人员把他们所了解的概念当作是相互独立、互不干预的个体,这样的研究得出的结果,其解释也仅仅只能用于那一小部分,当出来一个新事物他们又无法解释,只能继续观察结果,提出假说,重新修正解释。

我提出这个概念的设想是,打破那些心理学概念之间的隔阂,统一它们的特点,承认它们的共同之处,并且是相互作用的,把它们影响的结果称之为欲意池的趋势的结果,逆向推理人的行动的特征。去统计分析各个部分对结果的印象作用。

除此之外,需要承认由于个体差异以及所接触到环境不同导致的每个人心智结构上的差异,但在大体上总会保持统一状态,群体划分越是细腻,则相似点越多,可以通过这些来大体上进行预测。

那么人的心智运作过程到底是什么样的,首先就是人对外界的感知,人的感觉器官从外部、内部获取信息,这些信息被设定上不同的感觉,但总体上只有两类感觉,让我们感觉好的和不好的,这个感觉可以进一步统一成一个标准,即好感度,好感度高是愉悦感,好感度低是厌恶感,好感度的降低会产生厌恶感,好感度的增加会增加愉悦感。

人们怎会恐惧未知呢,都不知道了怎么还会去恐惧,人们恐惧的未知,只是不知道是已知的哪种结果。所谓的未知,不是无知,只是无法选择。

提出一个“简单”“通用”的理论是十分重要的,这能为研究人类心理带来新的突破。我认为人的认知原理并不复杂,只是在少数元素中产生了众多的组合以模糊了人对此的判断。意欲池与元素分离概念能够为解释人类心理和研究方向提供新的动力。

例如,为什么有些男生会不喜欢女生化妆。按照我的理论,首先就是“化妆”这一元素出现在他的认识情景和因果环境中,总是以一种更加基本的“不被人喜欢”的形式出现。所以在此如果要分析这一心理需要从认识情景和因果环境中去进行分析。

认识情景:在出现化妆这一元素时,总是出现其他令他讨厌的元素。
因果环境:在出现化妆这一元素之后,总是会出现令他讨厌的元素。

既然那些令人讨厌(或喜欢)的元素能够以这种方式进行传递,那么一定会有一个或多个最基本的、先天的令人讨厌的元素。

这是我的一个想法,它目前并不够成熟,需要从更深处更基础的地方去推敲是否能站得住脚。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