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最重要的事》读书笔记

对于每一章的内容的评价不一,有的地方不认可。与其记录每一章的想法,在一些地方写些有的没的,不如完全自由的写,想写什么写什么,于是打算以后再也不遵从书本结构,全部按照自己的想法写。

一、学习第二思维

这里作者提到了一种能力“第二思维”,这种思维就像我们耳熟能详一个故事中情节一样,就是有一颗李子树,其他人想要摘,但是有个人想:这棵树在那么显眼的地方还有果子,一定是酸李子。

我也认为有必要锻炼这种能力,但是这种能力被作者夸大了,甚至表述也不完全。就按上面的故事来说,那么普通人的想法是有李子树摘掉来吃,每个普通人的想法都是这样的话,应该是李子树没有水果了,因为每个人都是这么想的,所以都要摘着吃,在吃了第一个后才放弃吃,即使每人只吃一个,李子也完全不够吃,所以李子树是空的。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第二思维也不一定正确。那么如何尽量修正自己的想法以符合事实,我说说我的想法。

我认为,第二思维是一种动态思考能力,也就是说更加注重趋势发展与变化。如果带入到投资中,则是对人们共识的预期与现实关系发展的分析。投资本身属于零和博弈,它不创造财富,自己赚的是别人亏损的。所以对其他人的想法的猜测与现实发展的预测是十分重要的。

(2017.6.30添加)经济学家凯恩斯有个著名的选美理论,就是大家来选美,能选中第一名的人可以获得奖励,那么大家选美就不会去挑自己觉得美的,而是去挑选自己认为大家都觉得美的,这是一种非理性现象。第二思维用在这里说明再恰当不过了,不过还有个问题异常突出,任何一种投资理论当被大多数人所熟知后,便会失灵,所以没有一种永恒的灵验的理论。

这种第二思维能力是属于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那么如何拥有这种能力,第一就是对研究面的的知识的掌握,对各种规则的了解。第二则是接触尽可能多的第二思维成果下的实例。

那么在分析时需要注意哪些?

  1.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发展的。也就意味着目前人不可能完全预测事物发展,但是能够把握其中主要因素进行概括性的分析。
  2. 需要确认自己的想法的支撑论点,并且这些论点有多大的支持力。并且不能想当然的确定某个论点,应该有科学的统计与分析。

不过这种第二思维,我看也像是一种伪概念,它本身就把第二思维视为正确的了。但是如果假设有第n思维,第三思维的每个人都以为大家是第二思维的套路,那么事情又不一样了,如果第四思维的每个人都以为大家是第三思维,那么情况又变化了。因为在作者的立场,他已经把大部分人的想法直接定义为第一思维,所以在以大部分的想法为背景所产生的变化中进行投机活动能够保证利润。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是那种所谓的第一思维呢,在这场零和博弈中,每当有个人和自己想法一样,效用就就会降低,情况就会改变,当然这个过程是不太明显的,但是它会在某种时机爆发。

在这里,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合理的预测其他大多数人的想法以进行适当的推理。合理的预测一方面依靠我们的生活经验,一方面依靠科学的调查与统计,适当的推理则需要拥有一定的知识面和经验,抑或是接触了大量的例子以达到适当的推理。我们的经验也要站在变化的角度上,而不是死板的印象。掌握足够多、准确的信息尤其重要。

二、理解市场有效性及局限性

“地上是十美元钞票吗?”学生问。“不,那不可能是十美元钞票,”教授回答道,“即便有,之前也肯定有人把它捡起来了。”教授走了。学生捡起钞票,去喝了杯酒。

这一章最有趣的就是结尾的这个冷笑话了,它似乎是对有效市场假说的讽刺,抑或是对死板的“第二思维”的轻蔑。总之,意味深长。

整个假说,都建立在以下的假设下:

  1. 人们都是客观、聪明的。
  2. 所有人都被实际物质利益所驱动并为此付出努力。
  3. 市场信息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开透明的。

不过“有效”二字应该理解为迅速、快捷的整合信息,而不是准确。有效市场假说中,由于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信息完全并且迅速地在资产的市场价格上反映出来。由于市场参与者会立即买进价格过高的资产,因此资产的绝对价格以及彼此之间的相对价格是公平的。由于投资者会努力评估每一条信息,所以资产价格能够迅速反应出人们对于信息含义的共识,然而群体共识并不一定是对的。

有效市场假说最重要的成果是“你永远无法战胜市场”的结论,在有效市场中不存在令人们战胜市场的投资技巧,因此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收益差异完全归因为风险差异。由于市场十分复杂,所以理论的适用性需要经过综合的考评,所以对一些成功的投资者说的需要经过大量的思考,去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与必然性强度。从概率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连续投硬币一千次都是正面的概率也总是存在,所以那些成功者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的某些技巧。

作者认为以下类型的资产是符合有效市场理论的:

  • 资产类别广为人知,并且有大量追踪者。
  • 资产类别是社会认可的,而不是争议性或禁忌性的。
  • 资产类别的优势清晰易懂,至少表面上如此。
  • 关于资产组成类别及其组成信息的传播是普遍而公平的。

作者认为符合这些条件的资产类别是不可能被系统性的忽略、误解或低估的。

相对应,也提出了个无效市场理论,无效市场往往符合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 市场价格往往是错误的。因为获得信息的途径以及对信息的分析不完善,所以市场价格远高于或者远低于内在价值。
  • 一种资产类别的风险调整后收益可能与其他资产类别的风险调整后收益相差甚远。因为资产估价的结果往往不是资产的公允价值。所以资产类别的风险调整后收益可能远高于或者远低于其他资产类别。
  • 有些投资者能有始终高人一筹的表现。因为明显错误的估价和参与者的技术、洞察力、信息渠道等差异的存在,有规律的识别错误的股价并从中获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这几点部分符合我的观点。我认为市场是极度复杂的,但并不是完全无序的,它存在一种趋势,如果能够顺应趋势进行投资,那么能够从中套取利润。总有幸运者能够没有技巧性的从中偶然的获利,也有人部分的预测到其中的规律从中套利。不过能够识别当前市场规律的人越来越多1,会使得可以套取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少,最终趋向于平衡,使得实际价值2和出售价值趋向于一致。

了解到的越多,越敬畏这个世界。市场的复杂性使得人几乎不可能有技巧性、规律性的连续识别市场失灵而从中连续获利。不过能够我也相信能够通过技巧、信息获取、信息整合与信息分析能力提高自己获利概率。而实际的市场特征,也并不会是单方面的有效市场或者是无效市场,我认为这些都是受限于人本身智力而简化因素下的成果,不能代表真实的世界。它可能适用于某种特殊情况,所以思考分析时更需要注意理论的适用范围与其本身的正确性。

三、准确估计价值

之前提到过从投资者获利的方式就是低买高卖,就是以低于内在价值买入与高于内在价值卖出。

在这里,我很想表达我的观点。因为财富是在人与人之间流通的,所以商品价值的基本价值并不在于商品本身,而在于它在大众心中的预期。商品属性能够部分影响人的心理预期但是绝不是全部!就连现代经济学观点也越来越多的关注人本身,提出了人之所以购买商品是因为认为商品价值高于所付货币价值的观点。所以我反驳、否定作者的观点。

最强有力的两个例子就是对于一个口渴的人来说,此时水比黄金更有价值,他愿意花费更多的金钱去购买水。还有一个就是流行,一旦流行什么,它在最开始时销量暴增,价格也狂涨,厂家此时会开动马力使劲造商品,不过等流行过了,商品大量积压,所以价格跌了。

并且,作者对于内在价值这个词本身并没有做出很好地解释,如果解释是模糊的,那么它就是无用的!

所以,对于价值的估计其本质在于对物品在人心中预期趋势的分析!在分析价值等意义附属于人类本身的问题时,决不能脱离人本身去思考!

那么如何去尽量准确的估计大众心中的价值趋势走向?这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但从基本能力来说,和之前第二思维养成的要素差不多,最重要的是这种动态思维,对一种形式变化后的一系列变化的这种思维定势,并继续向下分析。对未来时间跨度大分析线越长,难度就会成倍的增加

这种思维定势是什么?我来随便举几个例子:

  1. 有人说石油会被挖完,但是实际上随着石油总量的减少,它的价值越来越高,直到全世界只剩寥寥几桶,那么它也不会用完,因为会被博物馆收藏。这只是一种可能,抑或是中间发掘出更多石油,甚至是石油的几种用途被另外的新材料新能源所替代,导致石油变得不值钱,也不会有人挖了。
  2. 还有说的现在的生育问题,人们越来越不愿意抚养更多地孩子,可是平均一个妇女要生2.1个孩子才能保证世界人口时代更替,总量保持不变。那么世界人口会像那些专家所说的越来越少吗!我看也不会!那些不爱生育的人越来越少,反而使得天生热爱生育的人总体比例增加,他们的数量会膨胀,数量达到一种新的平衡。抑或是政府开始通过各种政策增加那些不生孩子的夫妇的生活难度,减少夫妇抚养孩子的难度。就像是美国为了鼓励早点结婚,还收了单身税,这样会导致一对夫妇一直到死亡为止比起单身要少交至少40万美元的单身税。在媒体上鼓励生育,电视中一律不准出现丁克族。甚至如果真到人口特别少时,直接来一条法律,避孕犯法~

除了这种对一种形式的向下分析,还要能够大体根据到真到某种程度会出现什么其他后果,牢牢记住蝴蝶效应所带来的后果。比如:如果人们不喜欢生育,那么这会导致哪些变化?他们投在孩子上的钱会投入到其他地方,一切涉及儿童消费的产品都会受到影响而减少销量,那些丁克族更有可能把这些钱投入到服务性的精神消费中,钱到哪里,哪里就有发展。于是向下推理是无限长且复杂的。所以需要的就是尽快的分析其中趋势发展并先于趋势思考可获利的空间。

3.1关于市场的随机性分析

经济学中有很多理论认为市场的运动是随机的,其中有名的一个则是尤金·法玛随机漫步理论,在这种理论下,说的即是扔硬币连续10次是正面,下一次是正面的概率依然是百分之五十;股市也是如此,一个股票连续涨了10天,下一条涨的几率仍然是百分之五十。

我是不认同这个观点的。我认为市场绝对有规律可循,不过目前人类难以发现其中的变化,甚至我认为那些无理数本身也是也是有规律的,那些数字遵循于目前人类难以理解的逻辑之中。

不过这并不代表人类永远无法战胜市场!市场运作其中包含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无数个的。我们能够提取分析其中的部分因素以提高自己判断的正确率。

四、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这一章看起来似乎没多大用。它反复强调了一点,如果买进了一个好的资产,买的价位过高了,那么依旧会损失。

这里让我非常无语,好的资产不就是能赚钱的资产吗?如果买时的价值过高,它很有可能走低,那么它就不是好资产了。

作者认为什么资产是好的呢?这种模糊的定义让我开始有些怀疑这本书能带给我多大帮助。或许很多人受媒体、他人的影响,接受了那些xx是好产品的这种观念进行买入,所以也许这是投资者常犯的毛病。

还是抱着善意去理解吧,见思齐焉。

五、理解风险

这里主要值得思考的是风险与利益的评估。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如果给你两个选项,百分之百获得100元,百分之10获得1000元,你选哪个?

大部分人会选1,也有人想着更高的风险意味着更高的收益选2。其实,这两个选项的预期收入都是100,二者预期收益相同,也就是说更高的风险不一定意味着更高的风险,也因此不一定存在着更高的利益。二者的差别仅仅的感觉的不同,对于人的差别也仅仅是风险偏好的不同。

所以,在评估风险与利益的时候,最好使用数据分析而不是凭考经验、感觉。而且需要全面的分析其中的潜在收益与风险。比如说机会成本等等。

由于之前提到的市场的复杂性,使得多数风险都具有主观性、隐蔽性和不可量化性。不过人类依旧有方法去提高自己对风险的评估能力,例如使用计算机大数据的计算分析等。

不过,除非进行大量3的统计。除了0和100,概率的准确性难以评估。更严格的说,除了先验经验,任何现实知识都是不可靠的,因为我们连它的几率是否是百分之百或者零也不能确定。我们生活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中,未来的每一秒都是未知的。也正因为风险的不可衡量的性质,就算事发之后,我们也无法确定自己之前的预期是对是错。

不过,在生活中不需要非要钻入哲学的牛角尖,我们不需要去太多的关注于黑天鹅事件,做好必要的准备,尽量全面的分析形式。按照我之前的想法“市场难以完全战胜,只能提高战胜的几率”这种思路。所以,遇到了低概率风险所造成的失败,需要客观的找出原因有选择的接受。

不过这就属于风险的哲学范畴。在这里想起了一句很著名的话:

站在未来看现在,处处是机遇;站在现在看未来,则处处是谜团。

六、识别风险

在这里,我已经不想看作者无聊的观点了,但是为了避免自己错过有帮助的内容,还是忍住看完了。

作者说,伴随风险来的往往是高价格,并以此来识别风险。这句话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他已经站在未来的层面来看现在了。我是说,高低是相对的,如果未来它跌了,那么现在它就是高的,但是我们无法确定它的未来走势,也就无法判定它是否高!

由于无法苟同与作者的想法,故不赘述。

标记:或许我从中发现了如何写出一本废话连篇但是能够吸引读者的奥妙了!写出一段本身逻辑正确的话,但其中引向另一个悖论。

关于风险,作者说了大量类似无用的话,谈到人的非理性,跟风科技股泡沫等等。避免的方法就是在它被高估的时候收手,避免盲目跟风。实际上,我们几乎难以判断是否被高估。把很多数据绘成折线图,看着折线图难免会让人生出它是有规律趋势的一般,市场是有趋势,但绝不会在那种图上显现,我们所能看到的几乎无知,不知道它下一秒的起伏。所以只能通过手段去增加成功率,但是,只要还有下一次的成功与失败,我们就永远无法知道自己的成功率,几率似乎也是伪概念。

这么说,总显得我的预期过于悲观了,但是事实是什么样子谁又能说清呢?

七、市场的周期性

目前没有任何理论能支撑解释市场的周期性理论,但是我却对此深信不疑,最起码现在如此。我认为市场的周期性的起因在于整个市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各个方面随时需要调整到新的平衡。

虽然没有通用的理论完整解释是市场周期性,不过能够简化的部分的说明,例如在贷款这一方面。如果市场低迷,缺少投资,那么银行的贷款利息就会被调整到足够的底,去吸引一些有好的创意想法投资的人。

  1. 对于为什么能识别市场规律的人会越来越多这一点的疑问可以参考另一篇博文,《科技想要什么》

 

  1. 对于实际价值,我认为实际价值是一种商家和消费者在定位商品使用价值与付出金钱之间所达成的一种共识。

 

  1. 这个大量,意味着无限大,否则也只能是增加验证结果的正确性概率。因为一个硬币连续一万亿次是正面的概率依旧存在!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