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论述心理因素如何驱动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 据我的了解,金融心理学目前并没有独创出一些新的理论,它更多的是把一些其他已有的心理现象放到金融市场的方面去重新理解人的行为。这并不是说明金融心理学是没有用途的,各种例子才是心理学中的真正精华,因为结论对自己而言除了炫耀没有任何帮助,只有结合生活才能运用;因为人几乎不可能单纯靠结论将其运用于生活,那样就只能在书本中想起这个词,知道还有这个理论。
写在前面
因为这本书中并没有讲到很多新颖的理论,更多的只是其他已有的研究发现在金融方面的应用,所以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是先前已经知道的,对我而言有用的只有其中更详细的解释和例子,但是由于其无法精炼所以只能选一些我新学到认为有道理部分进行描述。
书中主要涉及了两个心理学分支,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方面主要列举了锚定效应、框架效应、还有“奇幻思维”等;奇幻思维是说有些投资技巧看似没有什么合理解释,但是由于人们在这种投资方式下获利了,所以不断重复这种投资策略。在另一篇文章中有涉及《理性的非理性-思维导图》;至于社会心理学,入门篇可以看看乌合之众,虽然个人来说不是很喜欢这本书,它太浮夸了,但是简单易懂,读起来能够产生一种优越感,可以当作入门读物,接着可以看看社会学原理,了解更具体专业的群体心理。
市场是由群体组成的,所以金融心理学的分析也应该从个人到群体,研究群体中的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人的心理包括群体的心理是不同的,但是总会驱动一种行为作用于环境,产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将会再次影响人的心理,所以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所以目前几乎不可能存在任何大的趋势、理论能够永久适应市场,
似乎不能说的太圆满看起来很没劲,作者虽然有提到这一点,但还是用了很多确定性的措辞,对于这点不满意。 而且这本书按题目来说,应该是讲得心理学,但其中竟然还涉及股票决策方面的指导,信誓旦旦的说应该怎么做,难道它已经忘了它最开始说的市场永远先于人,人不可能预测市场了吗?对于这些稍有不满,总体而言还是比较严谨的书,
一、人类无法预测经济
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人类已知的永远只是宇宙中很少的一部分,一个答案的出现常常意味着无数个问题的诞生,但是很少有人能在思考问题中能够想到这一点。
为什么人不能预测出天气、地震或者经济走向,就是因为人们常常以为天气只和“天气”有关,但是实际上,整个宇宙是个密不可分的系统,蝴蝶效应也应该放到更大的维度去思考,例如地球上一个人打了个喷嚏将会对地球、宇宙产生什么影响?大概某种行星的毁灭将对地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更加容易想象。蝴蝶效应意味着人类永远无法精准的预测什么。这个应该做何解释?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
- 如果a能产生b,b能产生c,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由于其中a会影响b产生c的过程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于是会产生一种复杂的变化。
- 数据的精确度无法达到完美。标准的圆形以及各种图像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所以各种数据的测量结果也只能算是一厢情愿的相信,由于我们的测量总会有误差,这个误差在多次计算后将会产生超乎想象的更大的差别,这也可以用分叉理论解释。
如果重新回到经济中理解,像经济的几个比较重大的影响类如:
- 技术创性
- 冲突和战争
- 社会和经济扰动,如商品短缺等
- 政治政策调整
这些是比较容易想到的,但是由于种种限制而未知的因素是更加多的,我们已知的本来就是一小部分,又怎么能够去求未知的未来呢?而且这已知的几种因素所产生多大影响,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些信息以不同的方式去驱动个人不同行为的影响,就更加是未知的了。所以市场不可能被长期预测。
整个经济系统处于一种确定性混沌状态。确定性混沌应该怎么理解?如果自己曾经想过计算机所产生的随机数字是怎么回事就能够想到:数字是随机的又怎么可能被计算机生成呢?也就是说生成随机数字依旧是通过某种算法实现的,我们能够通过算法实现“随机数字”的生成,但是无法通过我们能够观察到的“随机数字”去推导是什么算法。这样的理解带入现实中太适合不过了,没有什么神明能告诉人类大自然的运作规则,人类只能通过现象观察去总结推理,(再深入则进入哲学范畴,对此有兴趣可以看看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而目前之所以无法用数学的方法总结经济规律的原因就是适用线性数学不能预测确定性混沌。
如果想要试图说明人类的对于经济了解的无知还可以通过更多方面来说明,例如,假如经济的一个周期是一万年,这超过了人类目前的资料记载范围,并且一般规律的确定需要更多地样本加以说明,也就使得目前人类对周期规律的了解只能停留在很小的时间范围内。
一般而言,对于市场有以下三种主要的典型观点:
二、图形分析的心理周期变化
虽然具体所指是图形分析,但是实际上所有的一些分析技巧,以及更大的我所未想到的方面都能够应用,它们的完整周期都是从自我实现走向自我毁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分析技术都能够走完这个历程,因为它们最开始不一定能够产生足够的影响力以驱动自我实现,所以也许这个阶段还没有到达就无声的消逝了。
2.1图形分析的自我实现
图形分析得到广泛的使用后,就不仅是理解市场的技巧,有时还在于技术分析产生的心理作用。当使用同种分析策略的投资者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时,它就被自我实现。
在k线图的分析中,比较常见的一些技巧就是市场沿着明确的平行线运动,当人们从技术图形上发现这个现象后,该现象就成了自我实现。大家信以为真到某个点会涨或者会跌,于是在某个点开始买入卖出,大量的订单都进行同样的操作时会使得市场的运动真的如他们所望并引发雪崩。
2.2图形分析的自我毁灭
但是随着知道这种技术分析法的人越来越多,每个人都会想要在下落前提前抛出,并且在接近高点时没有人会想要买,因此这个价位永远达不到,图形自我毁灭。
2.3其他原因的技术图形的自我毁灭
当市场规模较小时,一家或数家市场参与者可以利用大笔交易在重要的心理价位操纵市场,诱发由悠闲止损卖单引起的雪崩。
例如,160是重要的价位,当价格低于160时许多投资者会立刻发出止损卖单。当市场规模较小时,机构或大户迫使价格低于此价位,逼出有限止损卖单后再操纵市场回到此价位之上。
2.4 小结
实际上,技术派还使用其他的许多方法和策略,但他们常常只占市场参与者很少一部分。他们可以共同控制市场,形成各种图形和模式,等到所有人都看出时,图形又自我化解。于是新的技术派投资者又开始寻找各种新的花样继续开始新的周期循环。
三、基于代表性效应的正反馈环
这种情况的发生类似于旁氏骗局,不过是在金融方面自然而然发生的。股票价格上涨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放大:股票上涨后的偏见与后悔导致股票有任何一点下跌就买入,此时的大量买入会拉高价格,价格的升高又会进一步强化心中的执念,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认为现在的趋势具有典型意义,这个趋势将持续下去,于是更加想要买入。牛市持续一段时间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更多的钱投入牛市。其中涉及一种心理现象“玩庄家的钱”,人们认为赌博赚来的钱不属于“自己”,只在脑海中承认,于是赢来的钱会很轻易的再次投入赌博,或者可以用“捡钱”来相对比较。接着股票的上涨会使得公司融资更加容易,于是公司进行更多的投资,雇佣更多地人推销自己的材料,接触更多的客户推荐他们买入股份。
人们在证券市场赚到钱后富了起来,每次有了钱后都把更多地钱投入市场,市场在不断的资金流或金融流动性的推动下进一步上涨。在此期间,媒体也会发表大量的新闻来对应取悦消费者心态,大量利好的新闻,鼓励卖出的人越来越少。当牛市发展为金融泡沫时,在破裂的时候就会一发不可收拾。这就对应了旁氏骗局后面的投资者补偿前面投资者的收益,其中没有公司运作所产生的盈利。
人在认知、归因去理解外界的时候普遍存在一种“自我保护倾向”,维护自己原本的固有观念。我们在选择信息接受时这一点会表现的极为明显,我们选择那些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接受。
我们对于亏损与收益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少赚100和亏100似乎没有差别,但是我们会更加注重亏损,亏损所带来的心理感受也最为强烈,这就是风险厌恶效应。所以股票市场中牛市的成交量一般高于熊市的成交量,人们在亏损的时候会不敢承认这个现实,并且潜意识中以为自己不卖出就并没有真正亏损。
当市场上涨时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没有人会不敢承认自己是赢家,但是在归因的时候人们会更加倾向于认为是自己的努力的结果而不是运气好。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自负的,我们会认为自己的绝大多数优点是高于平均水平的,这包括驾驶能力、油幽默感、风险处置能力和预期寿命等。所以那些赚钱的股民会认为赚钱主要取决于自己高超的技术,所以会更加频繁的操作,这也就是为什么牛市成交量大的原因。
四、判断、态度的改变
一个人无论他之前在市场预测中花了多大功夫,他认为他的逻辑、想法多么准确,只要以看到市场的变动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合,就会迅速的改变自己的原先判断。原先的判断一扫而空,除了后悔之外又很快找到新的解释。
态度的改变将会在持续的逆向市场运动中连续发生下列改变:
- 稳定的态度
- 注意力改变
- 认知失调
- 焦虑恐慌
- 突然改变态度
以此调节内在认知以符合对外界的理解。
思考点:
趋势通道也是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的,我可以月均线来画,也能以季均线来画,起点的不同也会导致走向的不同,也许这个月之内的趋势是上涨的,但在一年中趋势是下跌的。这种不确定性值得深究。
趋势线、动量指标和移动平均线都存在这个弊病。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