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存在通用的笔记结构

在记笔记以及去理解笔记的过程中,有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把一切概念容纳到一个框架中?即所有的内容都能够在一个固定的模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说这个模版要大而全。由于一切能表达的都是概念的,所以模版本身也是一种概念,而寻找这么一种模版则是要找出概念的全部特点。通用的笔记结构的“通用”二字如何具体的表现,也就是说能够用同样的结构完整的总结出中央银行、上网、军国主义等概念。

为什么需要一个通用的概念结构,或者笔记模版,那是因为这种固定的概念结构能够一劳永逸且富有效率的对笔记进行组织,其次这种大而全的固定结构能够帮助人去更加全面的思考,也方便记忆,培养批判性思维方式。

根据概念本身的特性,首先想到了二分法,从两个方面开始再不断细分结构:比如静态与动态的,静态的则为对某一画面的的描述,动态的则是对变化规律的描述。把所有的内容统一成静态概念,若某一内容为动态描述,则把它归纳到更高一级的静态概念中。但要实际去做时,却发现有许多困难,比如很难在此基础上继续延伸,另外这种概括方式不具有直观性。

对于记录笔记来说,内容是给定的,笔记的结构还是对内容的分类。那么是否需要在分类某一内容前就提前想好所有的概念框架,并试图把内容容纳到给定框架中。内容达不到一定量的时候,就无需分类,至少无需分类十分完美,因为这会随着学习方向的变动从而影响分类的容量,最完美的状态是,几个分类容纳同样多的条目,平均分布,但这并不容易。不如先简单分类,随着内容的增加再继续分类,这又会增加后续的工作量,不如把增加后续的工作量当成一种复习吧!

想要全局的、全面的概括所有概念的本质和特点,这是个几乎不可完成的任务,不过当仅针对某一类主题的内容进行归纳分类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这种针对某一主题、学科的模版式的笔记,仍然值得去琢磨尝试,这确实能培养一个很好的思维习惯,不容易遗漏细节。

至于如何去思考内容的结构,我们可以通过维基百科的词条目录找找灵感,作为参考来制定自己的笔记结构。此次思考给了我一些启示:

  1. 结构化记录的重要性
  2. 一个结构越通用、越广泛,则越不精确。
  3. 思考一个问题时,要具体的去认识它的发生是怎么个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目的。

评论

《 “是否存在通用的笔记结构” 》 有 2 条评论

  1. 感觉这些都是形式上的东西,不必太在乎。

    1. 也许吧~只是记得笔记多了,就会自然而然的往这方面想,想着是不是有什么方法更好~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